壹定发

您好,欢迎访问烟台壹定发贸易有限公司!

全国咨询热线

0535-8200961

您现在所在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政策新闻 >

2017肥料5大关键词

发布时间:2018/02/08


2017肥料农药的15大关键词,你吃透了吗?

文章来源:农资导报
在化肥、农药价格火暴上涨的形势中,2017年走过尾声。回首这一年,肥料行业充斥着“动荡不安”。
  环保风暴席卷全国,化肥行业未能幸免;大面积蔓延的天然气气荒,让人始料未及;化肥价格走势一反淡季常态,全线上涨;在“零增长”的倒逼下,我们迎来新型肥料的昌盛时代;经受煎熬的农资企业和经销商,纷纷踏上转型之路……
  在与2017年告别之际,总结出来一些关键词,与其说是关键词,不如说是见证我们化肥、农药行业过去一年经历的一个又一个的事件。这些事件不但见证了过去一年行业的起伏跌宕,也见证了我们农资人过去一年奋斗的历程。也试图穿透行业的迷雾,在草蛇灰线中寻找新的方向。
肥料行业五大关键词
01
环保
 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2017年化肥企业心理,则非“慌”字莫属,而它的源头都可以归结为环保。前有环保督察,后有天然气断气过猛,扰乱了企业2017年的阵脚。
  自2016年7月至今,中央先后已派出四批环保督察组奔赴全国开展督察。环保督察对化肥行业产生的直观影响就是企业的开工率下滑。根据卓创资讯化肥行业分析师唐莎莎提供的数据,2017年4月24日~5月28日,第三批环保督察正值夏季用肥期,贵州二铵企业的开工率从70%降至40%;2017年8月7日~9月1日,第四批环保督察正值秋季备肥期,山东复合肥企业开工率从50%降至28%。
 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,整治是大势所趋。在骤然降临的环保风暴面前,化肥行业显得无所适从、进退失据,甚而慌不择路。
  一轮严过一轮的环保督察,给化肥行业敲响了警钟,不计环境成本的生产方式和企业,终将在这个时代出局。而此过程中,一个全新的行业格局正在酝酿生成。环保,已经成为触发化肥行业变革的发令枪。
  然而,任何事情无法急于求成,环境整治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应从源头到过程、到终端依次治理。“被动式改造”着实给化肥企业带来很大的负担。生产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对生产企业很重要,经常限产、停车,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。一些企业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生产,可以咬咬牙“砸重金”上个处理设施,但后续的长周期维护,对本已举步维艰的化肥企业而言,不啻于一场大考。排污治理需要成熟的技术、设备及资金投入,建议环保部门在强调严格执法的同时,能不能把刚性的政策人性化处理?能不能给这个传统产业多一点时间和空间?
  环保督察已让化肥企业绷紧了神经,突发的气荒对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。气荒的缘起,与环保其实也休戚相关,对清洁能源日益旺盛的需求,引发了这场气荒。
 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2017年12月19日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,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产能开工率为13.42%,同比下降26.36%;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日产量8530吨,同比下降69.5%。
  气头化肥企业是最早的天然气用户,长期以来为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,无论从保障化肥供应、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的角度,都应重视气头企业面临的问题。
 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力表示,国家应该制定更加合理的化肥用气保障及气价政策,尽量减少现有优质气头氮肥产能的损失。更重要的是,充分利用这些企业的调峰功能,节省新建储气库的投资,保证天然气的稳定供应。为了保障2018年春耕用肥稳定供应,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,要尽快让气头化肥企业恢复生产。
02
涨价
  2017年,农资人的朋友圈频频被化肥涨价霸屏。“不要担心涨价涨多少,而要担心能不能拿到货”,这句话就像一个段子,一度在农资圈病毒式蔓延。
  在产能过剩的年代,为何会担心买不到货?
  2017年,化肥的涨价之路可谓是不同寻常。临近岁末,尿素、磷铵、复合肥价格都站上了近三年的最高点。
  化肥是传统的工业品,也是最重要的民生物资。化肥价格上涨的问题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,从2017年11月下旬,相关管理部门就组织了调研,然后召开了化肥行业价格告诫会,针对化肥价格的法律政策提醒告诫,并召开化肥用煤产需对接会。
  每一轮涨价都会引发市场的连锁反应,有人欢喜有人愁。成本突然暴涨,一些企业前期预收低价订单,为执行订单只得高成本生产,损失惨重。对于中间商而言,当下处于用肥淡季,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能不能被终端消化,这个问题无人能回答。上游高成本抬高市场价格,下游对高市价抵触观望。两方承压,有苦难言。而对于农民来说,农产品价格低迷,面对高悬的肥价,农民会“用脚投票”,减少农资投入。
  此外,化肥价格如此猛涨,业内不禁引发出一种猜测:部分地区尿素涨幅将近每吨400元,难道就没有一点市场炒作的嫌疑在里面吗?
  作为肥料生产企业,保障国内化肥供应、维护市场价格稳定是企业的使命,也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。面对涨价带来的高额利润,建议化肥企业不要失去理性。业内人士认为,涨价过高势必推高风险,不管是下游复合肥生产企业还是经销商,那条敏感的价格神经无时无刻紧绷着,一旦价格超出了他们能够承受的范围,则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 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,涨价必定不是常态,它就像夜空中的烟火,片刻璀璨之后留下一地灰烬。对于艰难爬坡的化肥行业而言,比等待行情更重要的是,我们要正视自身的发展短板,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,坚持创新,绿色发展,用产品力和服务力赢得市场和口碑。
03
菌肥
  在2017年于南昌举行的全国植保会上,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:场内随处可见菌肥产品,菌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。中国农科院农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李俊透露,未来微生物肥料将占肥料总量的15%左右,应用推广面积在4亿亩以上。
  2017年,农业部印发了《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》,为化肥零增长行动提出了具体的实践做法。除了有机肥之外,这两年微生物菌肥也越来越受到农民欢迎,农资企业纷纷涉足此领域。
 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检中心的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农业部登记的微生物肥料产品 (包括微生物菌剂、复合微生物肥料、生物有机肥)有4263个,其中正式登记1947个,临时登记2316个;微生物菌剂正式登记产品600多个,临时登记产品也有900多个。近几年登记产品数量增长迅速。
  从战略高度来说,微生物肥料产业符合发展可持续农业、生态农业的要求,也是中国目前解决农产品食用安全、达到绿色食品生产的现实需要,并且深切贴合中国的土壤修复大计,大力发展和推广微生物肥料,是解决土壤问题的治本之策。
  据统计,目前中国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总数有1100多家,年产值达200亿元,微生物肥料累积应用面积在2亿亩以上。然而,与中国化肥年用量1.3亿吨的数字比起来,目前微生物肥料仅仅千万余吨的量,只占化肥用量的7%左右,市场占有率极低。中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空间巨大。
  菌肥市场虽商机无限,但企业不能盲目跟风,应该要有自己的安身之本。在国内肥料行业中,陕西枫丹百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属有规模销量的菌肥企业,菌肥价格在行业内最高,部分产品市场定价每吨3000~4000元,企业菌肥年销量突破10万吨。枫丹百丽总经理刘镇表示,前沿的微生物技术是公司打造最贵菌肥强有力的支撑,也是他们的生存之道。
  微生物肥料正被越来越多的农民认可并加大施用量,只要农民有需求,其发展的脚步必势不可当。且看菌肥究竟能激起肥料界多大浪潮,让我们拭目以待!
04
农服
  2017年,一个对化肥人有些陌生的词汇闯了进来:农服。
  “产品退后,服务为先”,在农资界已经是全民认可的理念。肥料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而服务将是未来的致胜武器。一些龙头企业以先行者的勇气与姿态,起身踏上新的征途。
  中化农业提出MAP战略,致力打造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,在农业主产区建立农技服务中心,为规模化种植的新农人提供综合解决方案,包括测土配肥、农机、选种、植保、金融、粮食烘干和收储等方面。在农技服务中心周边对应的是现代示范农场,中化农业通过现代技术、机械化手段、智慧农业精准种植的模型去经营和种植,形成示范效应,带动周边新农人向新型种植模式和生产模式靠拢。一旦新农人靠拢,MAP平台会以农产品销售订单为导向,为他们制定种植方案,并提供全程托管服务。
  金正大推出金丰公社,其为中国首家开放的现代农业服务平台,汇聚种植业产业链全球资源,为中国农民提供诸如土壤修复、全程作物营养解决方案、农作物品质提升、农机具销售租赁、农技培训指导、机播手代种代收、农产品品牌打造、产销对接、农业金融等全方位的农业服务。
  这些大型传统生产企业纷纷去做农业服务,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:服务的种植对象在改变,终端的需求在改变,农资购买成了最简单的一环。消费者开始有更多的溢价需求,如果企业再继续墨守成规,很快会被市场淘汰。农服的时机已经来到!
  农业社会化服务这条路任重道远,涉及的环节多、难度大,对企业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。但农资企业都纷纷在朝着这个方向奔跑,有人快,有人慢。也许现在谈成功与否还为时尚早,但是,只要有坚持和决心,就有不断的突破。向这些领路者致敬!
05
跨界
  对于很多经销商来说,2017年是迷茫的一年。农民种地热情似乎不高了,感觉货卖不动,很多人在担忧还能存活多久。
  总有人退出,但也总有人进来,农资圈其实也是一道围城。
  这一年我们看到,传统的农资经销商正徘徊在十字路口,而一批批带着新理念和新工具的新农人却杀了进来。他们的身份不一而足:或是种植大户;或是资本玩家;或是从IT、地产、建材等领域跨界而来。
  农业是最古老的行业,也是中国最落后的行业,却也是让一批批淘金者充满幻想的行业。他们的搅局,正在催生新的业态,也在倒逼传统经销商迈开转型的步伐。有人及时参悟,紧抓机会,练就一方霸主。山东省德州市新丰化肥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刘立鲁就是其中之一。2016年新丰公司销量同比增加约2万吨,达7万余吨,刘立鲁预计2017年销量有望突破8万吨。德州以大田作物种植为主,新丰公司的主攻方向是玉米等大田作物必需的高磷肥。刘立鲁在产品选择上有严格标准:正规厂家、高端品牌、高科技含量。“高端品牌无论在质量和效果上都比较省心,利润优势也能保证团队推广的积极性。”刘立鲁认为,这是持续做大的前提。刘立鲁的销售模式也很新颖。早在2003年,新丰公司就开始尝试游学模式,通过订货奖励的方式,一方面促进销量,另一方面带领思维活跃的下游经销商到全国各地走走,旅游带学习。
  逆中求生,心态最重要。立于潮头,就要不惧不怕,不慌不忙,看准商机,及时出手,方可转危为安。


诚实守信,勤奋、高效、创新,服务至上,合作共赢!

壹定发